衢州钣金检测报告 渗透探伤第三方检测 液氧罐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PT)-- 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
渗透检测是不锈钢腔体焊缝表面缺陷的必检项目,可检出 “表面裂纹、表面未熔合、开口气孔” 等,尤其适配薄壁腔体(壁厚≤8mm)或焊缝表面光洁度较高的场景。
检测重点:
表面热裂纹: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因铬镍元素偏析产生热裂纹,多位于焊缝表面或熔合线处,呈线性分布,渗透检测可通过 “红色显像剂(着色 PT)或荧光显示(荧光 PT)” 清晰识别,任何长度的表面裂纹均需返修。
表面未熔合:常见于多层焊的层间或焊缝与母材过渡区,表现为 “条状开口缺陷”,渗透检测可显示缺陷走向,需打磨至完全清除后重新焊接。
开口气孔 / 咬边:气孔直径>1mm 或咬边深度>0.5mm 时,需补焊修复,防止介质渗透腐蚀。
操作要点:
检测前需彻底清理焊缝表面(无油污、氧化皮、焊渣),用 “不锈钢专用砂纸” 打磨至粗糙度 Ra≤25μm,避免残留氧化层影响渗透剂渗入。
食品、医药行业的腔体需选用 “低毒、易清洗” 的渗透剂(如符合 GB/T 18851.3 标准的 Ⅲ 型渗透剂),检测后用纯水冲洗干净,防止残留污染。
射线检测(RT)-- 关键部位补充检测
射线检测(X 射线或 γ 射线)适用于不锈钢腔体 “对接焊缝关键部位”(如腔体封头与简体连接焊缝、接管与腔体角接焊缝),可直观显示内部缺陷形态,但成本较高、有辐射风险,通常按比例抽检(抽检比例≥20%)。
检测重点:
对 “T 型接头焊缝”“厚壁接管焊缝”(如 DN50 以上接管),通过射线底片观察 “内部未焊透的影像(连续黑色条状)”“热裂纹的影像(线性黑色条纹)”,合格等级需达到 NB/T 47013-2015 标准的 Ⅱ 级(无裂纹、未焊透,内部缺陷尺寸符合限值)。
衢州钣金渗透探伤

硬度、介质检测、密封性、气密性、水密性、耐压试验、水压试验、耐腐蚀性、燃烧性能、高温性能等。 外观检查:检查压力容器外壳是否有变形、损坏、裂缝等; 壁厚测量:测量压力容器的壁厚以判断是否达到要求; 金属材料分析:对压力容器所用的金属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分析,以确保材料符合要求; 焊接质量检测:对压力容器上的焊接位置进行X射线或超声波检测,以确保焊接质量; 泄漏测试:检测压力容器是否存在泄漏现象; 强度测试:通过水压试验等方式来测试压力容器的耐压强度; 安全阀检测:测试安全阀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钣金渗透探伤报告

储罐主要是由封头、筒体焊缝连接而组成,明确储罐的强度问题就是要明确容器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会产生怎样的应力的分布规律,明确整个储罐中容易发生强度破坏的关键危险部位及其应力状态。渗透检测技术具有着能够测得储罐表面缺陷的优势,该检测技术原理在于对毛细现象的应用,通过渗透法对液体进行渗透之后通过专门的显像剂检测出缺陷所在。
鉴于该检测方式简单、快捷且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普遍性,通过该检测技术原理能够得知,该检测方式只局限于储罐缺陷的检测,无法应用于内部的检测当中。而表面面积较小的容器对检测的要求又较高,渗透检测技术更适用于表面面积较大的容器检测中。储罐易腐蚀部位焊缝、角焊缝外表面的检查是在储罐定期检验的重点,必须进行渗透检测,这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检验手段。
储罐焊缝渗透检测的原理
液体渗透检测的原理:液体渗透检测是以液体的流动、无间隙依附、形状可随时变化的特性为基础,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叙述。
1.预处理:渗透检测试验的重要环节是使渗透液逐渐渗入到缺陷内部,但如果焊缝表面沾污吸附了异物、积垢厚腻,导致渗透液无法向缺陷内部渗透,就发现不了缺陷痕迹。在渗透前必须做好预处理,清洁去除焊缝表面的异物,使渗透液可以渗入缺陷内部。
2.渗透:喷涂或毛刷将渗透液均匀完全无间隙的涂抹于储罐表面,若是储罐的工件表面存在缺陷,渗透液就会通过储罐的缺陷边壁侵润逐渐渗入缺陷内部。渗透处理必要的是渗透的时间要求,至少大于10分钟,对焊缝表面渗透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保持不干燥状态,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渗透。
3.清洗:当渗透液充分渗入储罐的缺陷内以后,应用溶剂将储罐的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去除干净,并不是去除缺陷内部的渗透液,而是完全去除储罐焊缝表面多余的渗透液。
4.显像:将显像剂配制成显像液并均匀地完全涂覆在储罐的工件表面,进而形成显像膜。残留在压力容器缺陷内的渗透液由于毛细现象的作用被显像膜吸附,在储罐的工件表面显示放大的缺陷痕迹。
5.观察:在经过需要显像时间后,在自然光下(着色渗透法)或在紫外线灯照射下,检验人员立即用目视法进行观察,若无缺陷,则进行评价。若有缺陷,明显不属于伪缺陷后,则予以清洗缺陷中的渗透液后在评价,告知企业及时暂停使用,保证安全生产。需要注意的是,对在用压力容器焊缝表面的预清洗特别重要,若没有把油垢去掉,打磨,油垢易将缺陷堵塞影响渗透探伤的检测结果,导致缺陷未及时发现。
储罐的泄露大部分是有储罐的工件中存在的贯穿储罐壁厚的针孔和裂纹所引起的,对于这些缺陷的检测成为漏检。在储罐检漏要求较高的场合多采用气体进行检漏,但在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下也可以采用液体进行检漏。